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

數學家:楊宗磐

楊宗磐(1916年-1976年3月10日),原籍江蘇鎮江,生於北京,中國著名數學家、教育家。他是中國研究值分布理論和半序空間的先驅之一,在複變函數論、實變函數論及泛函分析等領域有重要貢獻。

早年生活與教育

1916年,楊宗磐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官宦世家,原籍江蘇鎮江。其父楊恩華於1903年通過科舉獲進士,後留學日本法政大學,曾任清末吏部主事及北洋政府國務秘書、司法部次長。

1935年,楊宗磐畢業於北京志成中學,同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。一年後,他憑藉對數學的濃厚興趣轉入算學系,師從華羅庚、熊慶來等著名數學家。在校期間,他亦向熊慶來學習法語和德語。


1938年,楊宗磐前往日本留學,進入大阪大學理學部數學科,師從清水辰次郎。畢業後獲理學學士學位,並因其卓越的學術能力留校任教,此事在當時極為罕見,一度成為大阪地區報紙的熱門新聞。同年4月,他在日本數學物理學會廣島年會上宣讀了關於黎曼面的論文《黎曼面定义的分析》,該文後發表於權威學術期刊《東北帝大數學雜誌》。憑藉出色的研究能力,他被選為清水研究室主任,並負責指導清水教授招收的研究生。

學術生涯

1943年,楊宗磐回到中國,獲聘為北京大學講師,並兼任北京師範大學講師。此後,他陸續晉升為北京大學與四川大學數學系教授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,他先後在天津北洋大學(今天津大學)、天津大學及南開大學任教。

在南開大學任教期間,他專注於複變函數中的黎曼面理論研究,並發表了《在閉共形黎曼面的一個基本位函数及其应用》、《一個存在定理》、《不可拓的共形黎曼面的某些性质》等多篇重要論文。

楊宗磐是中國數學界在多個領域的開拓者。1953年,在中國數學會學術討論會上,他發表了題為《幾何函數論》的複變函數論報告,以及《巴拿赫空間及半序線性空間》的泛函分析報告。1956年,他在中國數學會論文宣讀大會上報告了《半序空間理論中某些問題的一些體會》,將半序空間理論應用於概率論研究。1961年,熊慶來先生在數學學會的函數論組會議上,特別介紹了楊宗磐的學術論文。

研究貢獻

楊宗磐的學術研究涵蓋多個數學分支,其主要貢獻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:

黎曼面理論

楊宗磐在黎曼面領域進行了系統性研究,當時國內在此領域的研究相對薄弱。他將二維位勢函數理論的基本部分,歸納為共形閉黎曼面上的位勢函數理論,使其系統化。他在該領域的研究深度在當時的中國數學界首屈一指。

值分布理論

他是中國最早從事複變函數中值分布理論研究的學者之一。他的開創性工作為後續研究奠定了基礎。

貝爾性質理論

在貝爾性質理論方面,他將度量的L可測集的函數與具廣義貝爾性質的集的函數進行類比,並利用D. Montgomery運算於有度空間,創造了「貝爾包」與「貝爾核」作為分析工具,成功推導出關於不具貝爾性質集合的一些重要結果。

泛函分析與概率論

楊宗磐是中國泛函分析領域的元老之一,也是國內研究半序空間的第一人。他巧妙地運用半序空間理論來深化概率論的研究,並撰寫了內容豐富、包含大量物理學應用的《概率論入門》手稿。

個人生活

1945年,楊宗磐與錢亞慎結婚。錢亞慎畢業於日本奈良女子高等學校博物專業,是歷史學教授錢稻孫之女、物理學家錢三強的侄女。婚後,錢亞慎全力支持他的學術工作,兩人育有一子二女。

楊宗磐精通多國語言,能流利閱讀俄語、英語、法語、德語及日語的數學文獻,並將多部重要著作譯成中文。除數學外,他對物理學,特別是量子力學和電動力學亦有深入研究。

他一生誨人不倦,治學嚴謹,以「實事求是」的態度享譽教育界。1976年3月10日,楊宗磐因病逝世。

主要著作

楊宗磐一生共發表15篇學術論文,出版3部專著及2部譯著。

專著

  • 數學分析入門
  • 半序空間引論
  • 概率論入門(手稿)

譯著

  • 近代數學概觀
  • 蘇聯數學三十年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