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

複利之分期付款:觀念解析與公式推導

本講義依據「宇宙數學教室 2025/01/29」手稿擴充編寫而成,旨在幫助同學深入理解複利分期付款的計算原理。

一、 核心觀念複習

在開始探討分期付款之前,我們必須先牢記最重要的基礎:複利本利和公式

若你存入 \(P\) 元的本金,年利率為 \(r\),經過 \(n\) 期後,連本帶利的總金額(本利和)\(S\) 為: \(S = P \times (1+r)^n\)

這個公式是我們接下來所有推導的基石。無論是借款的增長,還是還款的累積價值,都遵循這個原則。

二、 範例解析:分期付款的計算

讓我們跟著手稿的範例,一步步拆解問題。

【問題情境】

假設某甲於1月1日在商店購買了一件價格為 \(a\) 元的商品,他與店家約定分 3 期 付款,每期的利率為 2%。從下個月起,即2月1日開始,每月1日都償還一筆固定金額 \(x\) 元。請問 \(x\) 是多少?

【條件整理】

  • 商品價格 (借款本金):\(a\) 元
  • 分期期數:3 期
  • 每期利率:2% (即 0.02)
  • 每期固定還款:\(x\) 元 (這是我們要解的未知數)

三、 推導方法 (一):追蹤欠款法

這個方法最直觀,就是模擬銀行的角度,一期一期地計算「欠款」在計息和還款後的變化。

時間點 事件 欠款變化過程
1月1日購買商品欠款為 \(a\)
1月30日第一次計息欠款增加為: \(a \times (1+2\%)\)
2月1日第一次還款剩餘欠款為: \(a(1+2\%) - x\)
2月28日第二次計息欠款增加為: \([a(1+2\%) - x] \times (1+2\%) = a(1+2\%)^2 - x(1+2\%)\)
3月1日第二次還款剩餘欠款為: \(a(1+2\%)^2 - x(1+2\%) - x\)
3月30日第三次計息欠款增加為: \([a(1+2\%)^2 - x(1+2\%) - x] \times (1+2\%) = a(1+2\%)^3 - x(1+2\%)^2 - x(1+2\%)\)
4月1日第三次還款還完 \(x\) 元後,欠款結清為 0。
方程式: \(a(1+2\%)^3 - x(1+2\%)^2 - x(1+2\%) - x = 0\)

將方程式整理一下,將 \(x\) 的項目全部移到等號右邊,就得到手稿中的關鍵等式:

\[ a(1+2\%)^3 = x(1+2\%)^2 + x(1+2\%)^1 + x \]

四、 推導方法 (二):未來價值平衡法

手稿的後半部提供了一個更宏觀、更漂亮的思考方式。我們可以想像有兩個獨立的帳戶在同時進行:一個是「借款帳戶」,另一個是「還款帳戶」。當我們在最後一期還款結束的那一刻,這兩個帳戶的「未來價值」必須相等,才代表款項已完全結清。

1. 借款帳戶的未來價值 (Future Value of Loan)

你一開始借了 \(a\) 元,這筆錢在你手中經過了整整 3 期。因此,在第 3 期期末(即 4月1日),這筆借款的「本利和」總價值為:

\[ \text{借款未來價值} = a(1+2\%)^3 \]

2. 還款帳戶的未來價值 (Future Value of Payments)

你總共還了 3 次 \(x\) 元,但因為還款時間點不同,它們各自累積的價值也不同:

  • 第一次還的 \(x\) (2月1日):到 4月1日 為止,共計息了 2 期。它的未來價值是 \(x(1+2\%)^2\)。
  • 第二次還的 \(x\) (3月1日):到 4月1日 為止,共計息了 1 期。它的未來價值是 \(x(1+2\%)^1\)。
  • 第三次還的 \(x\) (4月1日):在最後一刻才還,沒有時間計息。它的價值就是 \(x\)。

將這三次還款的未來價值全部加總,得到:

\[ \text{還款未來價值總和} = x(1+2\%)^2 + x(1+2\%)^1 + x \]

3. 讓價值相等!

當「借款未來價值」等於「還款未來價值總和」時,就代表結清了!這個方法的核心思想是:將所有發生在不同時間點的金流,全部換算到「同一個時間點」上來比較價值。

\[ a(1+2\%)^3 = x(1+2\%)^2 + x(1+2\%)^1 + x \]

五、 通用公式推導

現在,我們將這個概念推廣到更一般的情況。對於商品價格 \(a\)、分期期數 \(n\)、每期利率 \(r\) 的情況,根據「未來價值平衡法」:

\[ a(1+r)^n = x(1+r)^{n-1} + x(1+r)^{n-2} + \dots + x(1+r)^1 + x \]

等號右邊是一個**等比級數**,套用級數和公式 \(S_n = \frac{a_1(\text{公比}^n - 1)}{\text{公比} - 1}\) 可得:

\[ a(1+r)^n = \frac{x \cdot [(1+r)^n - 1]}{(1+r) - 1} = \frac{x[(1+r)^n - 1]}{r} \]

最後,整理方程式,解出我們想要的每期還款金額 \(x\):

\[ x = a(1+r)^n \cdot \frac{r}{(1+r)^n - 1} \]

這就是分期付款的通用計算公式。下次遇到類似問題,除了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外,也試著自己從「未來價值平衡」的觀念推導一次,你會更有感覺!

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

三角形面積的終極密碼:希羅公式 (Heron's Formula) 推導全解析

希羅公式推導講義

三角形面積的終極密碼:希羅公式 (Heron's Formula) 推導全解析

大家好,相信大家在高中時都學過各式各樣的三角形面積公式。其中,希羅公式(又稱海龍公式)絕對是最特別的一個——它完全不需要知道任何角度,只需要三邊長,就能算出三角形的面積。

這份講義將帶你從最熟悉的公式出發,一步步推導,讓你徹底看懂希羅公式背後的代數與幾何之美。這不僅是個公式證明,更是對高中三角函數與代數運算能力的一次總回顧!


Part 1: 我們的起點——必備的先備知識

在開始證明之前,讓我們先回憶一下幾個關鍵的工具:

  • 三角形面積公式:這是我們最熟悉的公式之一,利用兩邊長及其夾角來計算面積。 $$ \triangle = \frac{1}{2}ab \sin C $$
  • 餘弦定理 (Law of Cosines):連接三角形三邊長與一個內角的重要橋樑。 $$ \cos C = \frac{a^2 + b^2 - c^2}{2ab} $$
  • 三角函數的平方關係:一個簡單卻極其強大的恆等式。 $$ \sin^2 C + \cos^2 C = 1 \implies \sin C = \sqrt{1 - \cos^2 C} $$

Part 2: 推導的奇幻旅程

我們的目標是將面積公式 $\triangle = \frac{1}{2}ab \sin C$ 中的 $\sin C$ 換掉,讓整個公式只剩下邊長 $a, b, c$。

Step 1: 用邊長取代角度

首先,我們將平方關係代入面積公式,把 $\sin C$ 換成 $\cos C$ 的表示式。

$$ \triangle = \frac{1}{2}ab \sin C = \frac{1}{2}ab \sqrt{1 - \cos^2 C} $$

接著,利用餘弦定理,將 $\cos C$ 換成用三邊長表示的式子。這一步是整個證明的核心!

$$ \triangle = \frac{1}{2}ab \sqrt{1 - \left(\frac{a^2 + b^2 - c^2}{2ab}\right)^2} $$

Step 2: 展開與化簡的代數魔法

現在,公式裡已經沒有任何角度了,剩下的是純粹的代數運算。我們把 $\frac{1}{2}ab$ 乘進根號裡,方便後續計算。

$$ \triangle = \sqrt{\left(\frac{1}{2}ab\right)^2 \left[1 - \left(\frac{a^2 + b^2 - c^2}{2ab}\right)^2\right]} $$ $$ = \sqrt{\frac{1}{4}a^2b^2 - \frac{1}{4}a^2b^2 \frac{(a^2 + b^2 - c^2)^2}{4a^2b^2}} $$ $$ = \sqrt{\frac{4a^2b^2 - (a^2 + b^2 - c^2)^2}{16}} $$

Step 3: 平方差公式的連環應用

觀察根號內的分子,你是否看到了熟悉的結構?沒錯,就是**平方差公式** $x^2 - y^2 = (x-y)(x+y)$!這裡的 $x$ 是 $2ab$,$y$ 是 $(a^2+b^2-c^2)$。

$$ \triangle = \sqrt{\frac{1}{16} \left[ (2ab)^2 - (a^2 + b^2 - c^2)^2 \right]} $$ $$ = \sqrt{\frac{1}{16} [2ab - (a^2 + b^2 - c^2)][2ab + (a^2 + b^2 - c^2)]} $$ $$ = \sqrt{\frac{1}{16} (2ab - a^2 - b^2 + c^2)(2ab + a^2 + b^2 - c^2)} $$

Step 4: 重新整理,再次使用平方差

我們將括號內的項重新整理,配成完全平方式。

$$ \triangle = \sqrt{\frac{1}{16} [c^2 - (a^2 - 2ab + b^2)][(a^2 + 2ab + b^2) - c^2]} $$ $$ = \sqrt{\frac{1}{16} [c^2 - (a-b)^2][(a+b)^2 - c^2]} $$

看!又是兩組平方差!我們再次把它們分解開來。

$$ = \sqrt{\frac{1}{16} [c - (a-b)][c + (a-b)][(a+b) - c][(a+b) + c]} $$ $$ = \sqrt{\frac{1}{16} (c - a + b)(c + a - b)(a + b - c)(a + b + c)} $$

Step 5: 引入半周長 s,迎接最終型態

為了讓公式更優雅,我們引入一個新的符號:半周長 (semi-perimeter) $s$。

$$ s = \frac{a+b+c}{2} $$

現在,我們來看看根號裡的四個括號如何用 $s$ 來表示:

  • $a+b+c = 2s$
  • $a+b-c = (a+b+c) - 2c = 2s - 2c = 2(s-c)$
  • $a+c-b = (a+b+c) - 2b = 2s - 2b = 2(s-b)$
  • $b+c-a = (a+b+c) - 2a = 2s - 2a = 2(s-a)$

將這些代回我們的面積公式:

$$ \triangle = \sqrt{\frac{1}{16} \cdot 2(s-a) \cdot 2(s-b) \cdot 2(s-c) \cdot 2s} $$ $$ = \sqrt{\frac{16}{16} \cdot s(s-a)(s-b)(s-c)} $$

於是,我們得到了最終的完美形式:

$$ \triangle = \sqrt{s(s-a)(s-b)(s-c)} $$

Part 3: 總結與反思

我們從一個包含角度的面積公式 $\triangle = \frac{1}{2}ab \sin C$ 出發,巧妙地結合了餘弦定理與多次的平方差運算,最終推導出一個只與三邊長有關的優美公式。

這個過程不僅展現了數學符號運算的威力,也體現了從不同知識點(面積、邊、角)之間建立聯繫的數學思想。希望這次的複習,能讓你對高中數學有一個更全面、更深刻的理解。

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

將4本書全部分給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6人


==問題== 

將 $4$ 本書全部分給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 $6$ 人,則下列敘述哪些是正確的?(多選)

(A) 若 $4$ 本書都是相同的書,且每人至多分一本,則共有 $C_4^6$ 種分法

(B) 若 $4$ 本書是不同的書,且每人至多分一本,則共有 $P_4^6$ 種分法

(C) 若 $4$ 本書是不同的書,且每人可以不只分一本,則共有 $6^4$ 種分法

(D) 若 $4$ 本書是不同的書,且每人可以不只分一本,則甲恰得一本的分法有 $C_1^4 \times 5^3 = 500$ 種

(E) 若 $4$ 本書是不同的書,且每人可以不只分一本,則甲至少得一本的分法有 $C_1^4 \times 6^3 = 864$ 種


==答案== 

(A), (B), (D)

==解析==

(A) ◯:既然書本是相同的,那麼區別不同的分法就是某人有無拿到書,根據題目條件,任何一人要嘛有1本書,不然就沒有,而且書會分完,所以分法就是6人中取4人來拿書,這4人每人一本,而沒取到的2人就是不用拿,因此方法數為$6^4$。

(B) ◯:[法一] 6人先取4人領書,由於書不同,再依序選書:$C_4^6 \times C_1^4 C_1^3C_1^2 C_1^1$=$ C_4^6 \times 4! = \frac{6!}{4!2!} \times 4! = \frac{6!}{2!} = \frac{6!}{(6-4)!} = P_4^6$。

[法二]每一個都要求找一位主人,被選中的人不能再被選

$C_1^6 C_1^5 C_1^4 C_1^3 = 6 \times 5 \times 4 \times 3 = \frac{6!}{2!} = \frac{6!}{(6-4)!} = P_4^6$。

(C) ✕:每一本書都要尋找一位主人,被選中的人可以再被選:$C_1^6 C_1^6 C_1^6 C_1^6 =$$6 \times 6 \times 6 \times 6 = 6^4$。

(D) ◯:4本先挑1本給甲,然後剩下了3本書再依序從剩下5人中每次挑1人為主人,被選中的人可以再被選:$C_1^4 \times C_1^5 C_1^5 C_1^5$=$ 4 \times 5 \times 5 \times 5 = 500$。

(E) ✕:n(甲至少一本)=n(任意分)$-$n(甲無)= $6^4 - 5^4 = 1296$$- 625 = 671$。


責任編輯:蔡懷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