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數入門
第1章 數的演化
第2節 數詞
人類的祖先是從何時開始像今天這樣使用「あ」「い」「う」「え」「お」等有音節的詞語,已不得而知。但與廣義的語言相比,數詞的出現似乎要晚得多。這一點,從現今仍有民族最多只擁有相當於 2 的數詞,便可推知一二。
數詞的登場似乎相當晚,即便如此,在西元前兩千年的古埃及,就已經使用了像「百萬」這樣的大數詞。想必光是管理、統籌建造那巨大金字塔所需的勞動力,以及計算石塊數量,就需要用到這麼大的數詞。同一時期的巴比倫尼亞和印度,也同樣產生了同等程度的數學。
為數字命名就是數詞,而命名的方式也經過了各式各樣的巧思。
據說,某個民族從手指開始計數,不夠用時,就用身體的各個部位,例如腳趾、眼睛、鼻子來命名,數量可達數百。在這樣的數詞系統中,指著身體的某個部位,可能就代表著一個數字。
埃及數字
巴比倫尼亞數字
這種方法,似乎是許多民族在創造數詞時都曾嘗試過的方式。然而,與其無止盡地用身體各部位來代替數字,人們不久後便意識到將一定數量的東西視為「一捆」來計數的方法。有些部落以單手的指頭,也就是5;有些以雙手的指頭,也就是10;還有一些則以雙手雙腳的指頭數,即20,作為「一捆」。就這樣,五進位法、十進位法、二十進位法等應運而生。
如今,主流是十進位法,但也有例外,例如角度和時間就採用六十進位法,這是古巴比倫尼亞的遺產。至於古巴比倫尼亞為何使用六十進位法,其起源眾說紛紜,尚無定論。有一說認為,是使用十進位法的國家與使用十二進位法的國家統一後,取其最小公倍數而產生了六十進位法。中國以天干地支紀年的方式也與此相近。
十進位法確實是現代的主流,但在世界各民族使用的數詞中,仍有不少保留著二十進位法的痕跡。例如,法語中的 quatre-vingts,意思是「4個20」,代表80。
但是,中文以及受其影響的日文是完全的十進位法,在計算和記數上享有極大的便利。
最近,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出現,二進位法登場了。相對於十進位法以10為「一捆」,二進位法是以2為「一捆」。在二進位法中,是以 $1, 2, 4, 8, 16, \dots$ 為基礎。
||
$2^0$
||
$2^1$
||
$2^2$
||
$2^3$
||
$2^4$
例如,十進位的 13 是 $8+4+1 = 1 \cdot 2^3 + 1 \cdot 2^2 + 0 \cdot 2^1 + 1 \cdot 2^0$,因此可以寫成 $1101$。如同十進位法用 $0, 1, \dots, 9$ 這十個數字來表示所有數一樣,二進位法用 $0, 1$ 這兩個數字就能表示所有數。
一般而言,要將十進位的數轉換為二進位,只需不斷地除以2,每次將餘數寫在右邊,最後將結果由下往上(箭頭方向)寫出即可。
2 ) 13 ... 1 ↑ ---- 2 ) 6 ... 0 ↑ ---- 2 ) 3 ... 1 ↑ ---- 1 ... 1 ↑
二進位法只基於 0 和 1 這兩個數字,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計算極為簡單,但相對地,進位和借位會頻繁發生。
十進位 | 二進位 |
---|---|
0 | 0 |
1 | 1 |
2 | 10 |
3 | 11 |
4 | 100 |
5 | 101 |
6 | 110 |
7 | 111 |
8 | 1000 |
+ | 0 | 1 |
---|---|---|
0 | 0 | 1 |
1 | 1 | 10 |
× | 0 | 1 |
---|---|---|
0 | 0 | 0 |
1 | 0 | 1 |
電子計算機是將十進位的數字先轉換成二進位,用二進位進行計算,然後再將答案轉回十進位。例如,會像下面這樣計算。
14
+ 19
----
33
1110
+ 10011
-------
100001
問1:
將下列以十進位表示的數,轉換為二進位表示:
48, 57, 36, 63, 25
問2:
將下列以二進位表示的數,轉換為十進位表示:
101011, 1101, 100001, 1111111, 100100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