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皆知,在座標平面上給定相異兩點$A = (x_1, y_1), B = (x_2, y_2)$,設$\overline{AB}$之中點為
M,則容易知道中點
M的座標為$\left( \frac{x_1 + x_2}{2}, \frac{y_1 + y_2}{2} \right)$,此稱為「
中點公式」。若以更簡單的方式書寫,可記為
$$M = \frac{A + B}{2}.$$
口訣為「
兩點相加除以二」。
一般地,同樣給定相異兩點$A = (x_1, y_1), B = (x_2, y_2)$,再設$\overline{AB}$上有一點
P滿足$\overline{AP}: \overline{PB} = m: n$,於是我們可以求出
P點的座標為
$$P = \left( \frac{nx_1 + mx_2}{m + n}, \frac{ny_1 + my_2}{m + n} \right).$$
此稱為「
分點公式」。記憶的方式很多,最簡單的方法之一是
與物理的力矩概念相結合。
然而我們(數學老師)終究得承認,分點公式對於大部分的高中生來說,其實真的很難記,特別是比例常數交叉,在多數人頭腦裡,根本無法想像。在某些特殊情況,學生光是能記熟中點公式(相加除以二),我們可能就會阿彌陀佛、額手稱慶。
(阿彌陀佛姊支援!)
現在進入正題。
給定座標平面上不共線三點$A = (x_1, y_1), B = (x_2, y_2), C = (x_3, y_3)$,命$\triangle ABC$的重心為
G,則
G的座標為
$$G = \left( \frac{x_1 + x_2 + x_3}{3}, \frac{y_1 + y_2 + y_3}{3} \right).$$
若以更簡單的方式書寫,可記為
$$G = \frac{A + B + C}{3}.$$
口訣為「
三點相加除以三」。
證明不難,不過幾乎所有教學都用了分點公式。譬如我的朋友許淵智老師的影片。
一個問題:可不可以不要用分點公式?
我在昨天教廖阿嫆的時候,突然想出了一個方法,這裡野人獻曝,請大家參考批評。
取$\overline{BC}$的中點
D,於是由中點公式有$D = \frac{B + C}{2}$。
由國中幾何知識有$\overline{AG}: \overline{GD} = 2: 1$。我們取$\overline{AG}$的中點
H,一樣由中點公式有$H = \frac{A + G}{2}$。
注意到此時重心
G會是$\overline{HD}$的中點,所以由中點公式有$G = \frac{H + D}{2}$。
將前面推導的式子$D = \frac{B + C}{2}$與$H = \frac{A + G}{2}$代入方才推出的式子$G = \frac{H + D}{2}$,我們得到
\begin{eqnarray*} && G = \frac{\frac{A + G}{2} + \frac{B+ C}{2}}{2} \\ &\Rightarrow& 2G = \frac{A + G + B + C}{2} \\ &\Rightarrow& 4G = A + G + B + C \\ &\Rightarrow& 3G = A + B + C \\ &\Rightarrow& G = \frac{A + B + C}{3}. \end{eqnarray*}
(證明終了)
雕蟲小技,不足掛齒,我想我應該不是第一個想到的。但Google搜尋「重心座標公式推導」的結果的前幾頁都沒看到這樣的作法,所以應該還是值得寫一篇短文與大家分享。